怒发冲冠一首诗是什么意思

当代文学

《怒发冲冠》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期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慨和深切忧虑,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这首诗的含义。

🌟诗的背景🌟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长安城景象,城市破败,人民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之情。

📜 📜《怒发冲冠》原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逐句解析🔍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痛心,尽管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城市的春天依然美丽,草木茂盛,这里的“国破”指的是安史之乱造成的国家动荡,“山河在”则是对国家根基的肯定。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过“花溅泪”和“鸟惊心”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因时事而感到悲伤,因离别而心惊肉跳。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而家书则成为了极为珍贵的东西,价值连城。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因为忧国忧民而白发苍苍,焦虑不安,以至于头发被频繁地抓搔,导致头发越来越短,连簪子都难以固定。

🎯诗的意义🎯《怒发冲冠》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的“怒发冲冠”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呼唤,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