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全篇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代父从军;第二部分,十年征战;第三部分,凯旋受封;第四部分,辞官还乡。本文将重点对诗的 4-7 段,即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解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其生动地描绘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 4 段:原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的铠甲上,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解析:这一段写木兰踏上征途,途中又遇到了许多困难,包括长途跋涉、气候恶劣、战斗激烈等,但木兰都一一克服,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第 5 段:原文: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翻译: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上千里马,快马加鞭地赶回故乡。
解析:这一段写木兰胜利归来,天子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准备封她为尚书郎,但木兰却婉言谢绝了,只想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一段表现了木兰淡泊名利、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她对亲情的珍视。
第 6 段:原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翻译: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解析:这一段写木兰回家后的一系列举动,包括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等,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木兰回到家乡后的喜悦和兴奋,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木兰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第 7 段:原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解析:这一段用比喻的方式,以双兔为喻,赞颂了木兰在多年军旅生活中,表现出的谨慎、机敏和聪慧。
《木兰诗》4-7 段生动地描绘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回到家乡后的喜悦与兴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