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每句诗的意思解释大全

读书感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 年 5 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 2008 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以下是端午节相关诗句的意思解释: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 解释: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2.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 解释: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粽叶,里面是糯米。
  3.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 解释:我屈原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效仿屈原的榜样,只是祈求大家平安健康。
  4.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 解释:屈原的冤魂千年都在,楚地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
  5.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 解释:风雨交加的端午节使得汨罗江的水都涨满了,无处可去吊唁屈原的英灵。
  6.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 解释:五彩的丝线轻轻地缠绕在红玉色的手臂上,小巧的符篆斜挂在头发上,与佳人相约在一万年以后见面。
  7.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 解释: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8.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解释:正是端午时节,沐浴着温和的春风,举杯痛饮。
  9.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 解释:昔日的华丽的宫殿,只剩下了废墟和残垣断壁,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
  10.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 解释: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和你一起度过,祝你长寿千年。


    诗句意思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粽叶,里面是糯米。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我屈原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效仿屈原的榜样,只是祈求大家平安健康。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屈原的冤魂千年都在,楚地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风雨交加的端午节使得汨罗江的水都涨满了,无处可去吊唁屈原的英灵。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五彩的丝线轻轻地缠绕在红玉色的手臂上,小巧的符篆斜挂在头发上,与佳人相约在一万年以后见面。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正是端午时节,沐浴着温和的春风,举杯痛饮。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昔日的华丽的宫殿,只剩下了废墟和残垣断壁,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和你一起度过,祝你长寿千年。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