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读书感悟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表达离愁别绪是送别诗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远行方向,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友人就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情感真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举目远眺,视线却被迷蒙的风烟所遮挡,看不到友人要去的五津,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描写,不仅描绘出了送别地的形势和风貌,也透露了诗人忧戚愁结的心情,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和友人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诗人安慰友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又何必悲伤呢?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反送别诗的悲苦之态,以豪迈的语言道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达观的态度来结束全诗,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