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读书感悟

《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借柳讽刺现实之作,李商隐生活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诗,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这首《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公元 851 年)。

首句“曾逐东风拂舞筵”,写的是隋末宋初的诗人柳恽的《咏柳》:“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诗中写的是隋末的柳,是作为隋代的遗物来加以咏叹描绘的,柳恽是齐梁时代的诗人,曾任临川内史,后入梁为侍中、秘书监,这首诗写的是隋代的柳,属于唐诗,所以说“曾逐东风拂舞筵”。

次句“乐游春苑断肠天”写的是李商隐在长安时的生活,李商隐在青年时期就考取进士,踏上仕途,当然算得上是春风得意,他曾在政治上受到重大打击,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他始终遭到牛党的排斥,没有得到重用,困顿失意,郁郁寡欢,就在他失意之时,又不幸娶了当时牛党令狐楚的孙女,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这句诗里的“乐游原”,是长安东南的游览胜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诗中用“断肠天”来形容“乐游春苑”,其实就是用“断肠”来形容李商隐在长安的生活。

第三句“如何肯到清秋日”,是说:怎么会愿意到秋天的萧索时节呢?这里的“清秋日”,既指秋天,又象征自己年老体衰,不能有所作为,这是从反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末句“已带斜阳又带蝉”,意思是:既已衰落,又已临近生命的尽头,况且又兼带着寒蝉凄切,这句描写的是斜阳、蝉声,同时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他在诗中把秋天的柳树比作自己,既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又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柳的繁华之极,后两句写其衰落憔悴,构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柳的繁华茂盛到衰败零落的变化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寄寓了自己身世的凄凉,全诗用春日之柳的繁茂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以春柳的繁荣兴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败落,抒发了诗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同时也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柳》这首诗的意思是通过描写柳的生长过程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珍惜。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