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深幽宁静之美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的原文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字面意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一个“独”字,点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弹琴”和“长啸”,既是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诗人排解苦闷的一种方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清冷的光辉,映照在诗人的身上,这里的“深林”和“明月”,既是实景,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明月一样,摆脱尘世的纷扰,自由自在地生活。
意境
《竹里馆》的意境,主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来表现。
诗的开头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的情景,这里的“幽篁”、“弹琴”和“长啸”,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淡泊的心境。
诗的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将读者的视线从竹林中引向了幽深的树林,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这里的“深林”和“明月”,既是实景,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明月一样,摆脱尘世的纷扰,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特色
《竹里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声写静: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的以动写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情景交融: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竹林、明月、诗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言简洁:全诗语言简洁,不加任何修饰,却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
情感
《竹里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诗人独自坐在竹林里,没有人陪伴,只有明月相伴,还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看来,这首诗更像是诗人的一种自我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竹里馆》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自由、孤独的情感,它的意境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艺术特色以声写静、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含义 | |
---|---|
独坐幽篁里 |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
弹琴复长啸 | 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
明月来相照 | 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清冷的光辉,映照在诗人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