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兰诗中,有一个字频繁出现,它就是向。向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向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将对木兰诗中向字的用法进行分析
《木兰诗》中“向”字的具体含义
名词:对着,朝着。
- 原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翻译:木兰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
- 解析:“出门看火伴”中的“向”,表示木兰出门时的方向,即“看火伴”的方向。
介词:在,于。
- 原文: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翻译: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 解析:“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向”,表示小弟在磨刀时的位置,即“向猪羊”。
动词:趋向,奔向。
- 原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翻译: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
- 解析:“从此替爷征”中的“向”,表示木兰的志向,即“替爷征”的方向。
副词:刚才,方才。
- 原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翻译: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 解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中的“旦”和“暮”,表示木兰出发和到达的时间,“旦”表示早晨,“暮”表示傍晚,“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意思是木兰早晨辞别父母出发,傍晚宿营在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意思是木兰第二天早晨辞别黄河继续前行,傍晚到达黑山头。
在《木兰诗》中,“向”字的用法有多种,包括名词、介词、动词和副词等,通过对这些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木兰诗》的含义和木兰的形象。
用法 原文 翻译 解析 名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 “出门看火伴”中的“向”,表示木兰出门时的方向,即“看火伴”的方向。 介词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向”,表示小弟在磨刀时的位置,即“向猪羊”。 动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 “从此替爷征”中的“向”,表示木兰的志向,即“替爷征”的方向。 副词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中的“旦”和“暮”,表示木兰出发和到达的时间,“旦”表示早晨,“暮”表示傍晚,“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意思是木兰早晨辞别父母出发,傍晚宿营在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意思是木兰第二天早晨辞别黄河继续前行,傍晚到达黑山头。 副词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这里的“向”是刚才的意思,表示刚才分辨雄雌兔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