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全诗的意思为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横漂。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却无人渡河,连船夫也都回家了,船便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全诗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人们引用这首诗时,焦点多在“自甘寂寞”、“无奈忧伤”上,而这正是韦应物诗歌过人之处。
诗的后两句写傍晚雨中渡口的景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诗人的忧伤之情也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诗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人们引用这首诗时,焦点多在“自甘寂寞”、“无奈忧伤”上,而这正是韦应物诗歌过人之处。
诗的后两句写傍晚雨中渡口的景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诗人的忧伤之情也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诗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意境,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