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声的一首诗是什么意思
第四声的一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在我国汉语中,音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其中第四声被称为“降调”,常常用来表达肯定、坚决或激昂的情感,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以第四声结尾的诗,感受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
诗的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以第四声结尾的“哀”字,给人一种凄凉、悲怆的感觉,猿啸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渚清沙白鸟飞回”,第四声的“回”字,给人一种归巢的温暖和宁静,鸟儿在清澈的江渚上飞翔,似乎在寻找家的方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的“下”和“来”都以第四声结尾,营造出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落叶如雨,长江之水滚滚向前,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四声的“作”和“登”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常常在悲秋中漂泊,身体多病,孤独地登上高台,凝望远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的“作”和“停”都以第四声结尾,传达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岁月沧桑,繁霜染鬓,诗人以酒消愁,却难以排解心中的苦恨。
这首诗以第四声结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昂、悲壮的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抒发了对人生、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