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绝句·其二诗的意思

当代文学

《三绝句·其二》原文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三绝句·其二》翻译

明月映照,惊动了水中的石头,溪流空明,云气在落花间飘移。鸟栖息时知道回巢的旧路,船驶过的时候,惊动了栖息的水鸟。

《三绝句·其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泊之景,通过动、虚、傍等字眼,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 “江动月移石”:第一句写江边的景色,明月倒映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仿佛在摇动着岸边的石头,这是一个动态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 “溪虚云傍花”:第二句写溪边的景色,溪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天上的白云,白云在落花间飘移,给人以虚幻迷离的感觉。
  • “鸟栖知故道”:第三句写鸟儿的归巢,鸟儿栖息在树枝上,它们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所以即使在夜晚,也能准确无误地飞回自己的巢穴,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 “帆过宿谁家”:第四句写船的停泊,船在江上行驶,不知道要停泊在谁家的岸边,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象着船主的身份和故事。

《三绝句·其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前一首写的是“即景抒情”,而这一首则是“寓情于景”,两首诗都描写了夔州夜晚的景色,但风格各异,前一首诗写得比较直白,后一首诗则写得比较含蓄。

《三绝句·其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动静结合:诗中既描写了江水、明月、石头等静态的景物,又描写了鸟儿、船只等动态的景物,使画面更加生动。
  • 虚实相生:诗中既描写了真实的景物,如江水、石头、云、花等,又描写了虚幻的景物,如白云、鸟影等,使画面更加丰富。
  • 寓情于景: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 语言简洁:诗中用词简洁明了,如“动”“移”“虚”“傍”等字,形象地描绘了景物的特点。

《三绝句·其二》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江水、明月、石头、云、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 对生命的赞美:诗人通过对鸟儿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之情,鸟儿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即使在夜晚,也能准确无误地飞回自己的巢穴,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坚持。
  • 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船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之情,船在江上行驶,不知道要停泊在谁家的岸边,这是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让人感到无奈和迷茫。

《三绝句·其二》的影响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多次引用和模仿,而且还被选入了多种语文教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绝句·其二》总结

《三绝句·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写景诗,通过对江水、明月、石头、云、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等方面,语言简洁明了,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三绝句·其二》诗的意思||关键词|杜甫、《三绝句·其二》、诗的意思||原文|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翻译|明月映照,惊动了水中的石头,溪流空明,云气在落花间飘移,鸟栖息时知道回巢的旧路,船驶过的时候,惊动了栖息的水鸟。||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夜泊之景,通过动、虚、傍等字眼,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语言简洁。||思想感情|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慨。||影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多次引用和模仿,而且还被选入了多种语文教材。||《三绝句·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写景诗,通过对江水、明月、石头、云、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