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边塞风光,感受诗人豪情—那些写边塞的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代表人物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色,同时也展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苦环境,接下来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戍边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战斗的豪情壮志。
高适的《燕歌行》也是一首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描写了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战争,歌颂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也体现了边塞风光: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勾勒出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描绘了戍守边疆的孤独与寂寞。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展现了边塞的奇丽风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同时也展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苦环境,接下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边塞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一起领略边塞风光,感受诗人的豪情吧!
边塞诗关键词 | 含义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
边塞风光 | 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 《从军行七首·其四》《燕歌行》《凉州词二首·其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
豪情壮志 | 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 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 《从军行七首·其四》《燕歌行》《凉州词二首·其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