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全诗解析

古诗大全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全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句解析

“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这里指风声,“梧叶”指的是梧桐树叶,这一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动客情”,“动客情”指的是漂泊在外的游客的思乡之情,这一句的意思是:江上的秋风让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的意思是料想。“促织”指蟋蟀,这两句的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全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游园不值》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