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这首诗的意思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它以五言三十二句的长篇叙事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感情细腻,语言清新自然,极富南方民歌的特色。
诗的开篇两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季节。“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纯洁和坚贞,也代表着少女的初恋之情。“下西洲”则表明少女的活动范围,暗示了她和心爱之人的距离。“折梅寄江北”则是少女的行为,她想通过寄梅来传递自己的思念。
接下来的六句“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描写了少女的外貌和衣着。“单衫”和“双鬓”都是简洁而生动的描写,“杏子红”和“鸦雏色”则是鲜艳而富有对比的色彩,展现了少女的青春和美丽。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两句诗是说少女划着小船,在江中的两个桥洞之间来回穿梭,寻找西洲的位置,她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她希望能够在西洲找到心爱之人。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凄凉的画面。“伯劳”是一种鸣禽,喜欢在枝头鸣叫,“乌臼”是一种常绿乔木,叶子可以用来染黑,在夕阳的余晖中,伯劳鸟在枝头飞翔,风吹动着乌臼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一切都让人心生感慨。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她站在树下,抬头看着门上镶嵌着的翠钿,这是她心爱之人送给她的礼物。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失望和无奈,她打开门,却没有看到她期待的人,于是只好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孤独和寂寞,她在南塘采莲,周围都是莲花,但是没有人陪伴她。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专注和深情,她低头玩弄着莲子,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莲子是一种象征纯洁和坚贞的物品,在这里也暗示了少女对心爱之人的忠诚和坚贞。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细心和体贴,她把采来的莲子放在怀里,让它们和自己的身体接触,感受着它们的温度和香气。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思念和期待,她抬头望着天空中的鸿雁,希望能够看到她的心上人。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失望和悲伤,她看到鸿雁在西洲飞来飞去,却没有看到她的心上人,她只好登上青楼,希望能够从高处看到他的身影。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绝望和无助,她站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却始终没有看到她的心上人,她只能整天站在栏杆旁边,默默地等待着。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美丽和优雅,她的手指修长而纤细,垂下来的时候就像玉石一样洁白。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空旷和寂寥,天空高远而辽阔,海水波涛汹涌,仿佛在不停地摇动着。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和心爱之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他们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却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忧愁和思念。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两句诗写出了少女的幻想和期待,她希望南风能够把她的梦带到西洲,让她和心爱之人在梦中相见。
《西洲曲》是一首情诗,它以女子的口吻,诉说了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爱人的深深思念,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诗中还使用了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西洲曲》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