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这组诗名为咏马,实则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马诗》的写作背景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于大唐的贵胄之家,但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由于封建社会的偏见,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只能通过他人举荐,当个小官,他胸怀大志,想要报效国家,但因为仕途不顺,最终抑郁而死,李贺的诗歌多以乐府体式写成,多写神仙鬼魅题材,反映了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科举弊端等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马诗》的思想内容
《马诗》共有二十三首,表面上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些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有些诗则表现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还有些诗则借马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重用、实现理想的愿望。
《马诗》的艺术特色
- 丰富的想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马以人的情感和性格。“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通过对大漠、燕山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则通过对马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马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 巧妙的比喻:诗人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马比作人才,将伯乐比作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通过对伯乐和千里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不满。
- 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将马的形象与天上的星宿进行对比,表现了马的非凡气质。
《马诗》的情感表达
《马诗》的情感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报国无门的愤懑:李贺渴望建功立业,但由于怀才不遇,只能通过咏马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荒凉和战马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 怀才不遇的悲伤:李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使他感到非常悲伤。“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这首诗通过描写马的饥饿和疲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和无奈。
- 对自由的向往:李贺渴望像马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和飞翔,这是他对自由的向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这首诗通过描写马的美丽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贺的诗歌中也有一些充满希望和美好的作品,“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首诗通过描写马的非凡气质和坚强意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马诗》的总结表格
作者|朝代|类型|名句||----|----|----|----|----|----||1|《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4|《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5|《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6|《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7|《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8|《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9|《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10|《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11|《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12|《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13|《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14|《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15|《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16|《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17|《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18|《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19|《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20|《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21|《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22|《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23|《马诗》|李贺|唐|五言绝句|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马诗》是一组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歌,通过对马的形象和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和追求,这些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