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生命的高歌与坚守

当代文学

诗歌原文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首句解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诗歌翻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传的如此之远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诗歌赏析

虞世南的《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命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写蝉的形状和习性,蝉用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露水,声音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传出,这两句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写出了蝉的高洁和与众不同,蝉是一种生活在高处的昆虫,它不需要借助秋风的力量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说明它的声音是自然而纯正的。

诗的后两句写蝉的品德和志向,蝉居高声远,并不是因为它借助了秋风的吹嘘,而是因为它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志向,这两句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蝉的自信和不屈,蝉不依赖于外物,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它的声音虽然微小,但却能穿透时空,传到很远的地方。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它不仅写出了蝉的形态和声音,更写出了蝉的精神和品格,它既赞美了蝉的高洁和自由,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自由生命的追求,它是一首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具有思想深度的佳作。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虞世南在隋朝为官时所作,当时他因直言敢谏而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和疏远,后来又被迫离开长安,隐居在庐山,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生命的向往。

:--:|:--:||1|《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命的向往。||2|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4|它不仅写出了蝉的形态和声音,更写出了蝉的精神和品格。||5|它既赞美了蝉的高洁和自由,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自由生命的追求。||6|它是一首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具有思想深度的佳作。||7|这首诗是虞世南在隋朝为官时所作,当时他因直言敢谏而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和疏远,后来又被迫离开长安,隐居在庐山。||8|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生命的向往。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