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时田园杂兴五首诗,领略田园间的多彩画卷

古诗大全

在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这组诗共六十首,宛如一部田园生活的百科全书,生动地展现了南宋时期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而其中的五首诗,更是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内涵,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别样的田园景致与生活百态。

第一首诗“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土膏欲动”形象地描绘出土壤肥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即将孕育出蓬勃的生机,而“雨频催”则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及时与充沛,它如同大自然的使者,催促着万物生长,在这样的滋润下,“万草千花一饷开”,仅仅一会儿的功夫,万千花草便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展现出大自然那神奇而又强大的创造力,诗的后半部分,视角转向了农家小院的后方,那里有一片荒畦,虽然看似荒芜,却依然有着翠绿的色彩,透露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有趣的是,邻家的鞭笋竟然穿过墙壁,延伸到了自家的院子里,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田园生活中邻里之间那种自然、融洽的关系,没有丝毫的隔阂与距离,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第二首“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只见高田之上,二麦与青山相接,一片翠绿,麦浪随风起伏,仿佛与远处的山峦融为一体,而山脚下,傍水的低田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尚未耕种,一片荒芜,与高田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高低错落的画面,构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紧接着,诗人将目光聚焦到村庄里,桃花绽放,奇花满村,整个村子仿佛被春天的色彩所浸染,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村民们踏歌椎鼓,欢庆清明佳节,那欢快的歌声、激昂的鼓声,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三首“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古朴气息的场景,老盆里刚刚酿熟了杜茅柴这种农家自酿的酒,人们带着它走向田头,去祭祀土地神,祭祀社神是古代农村一项重要的活动,它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希望土地能够保佑庄稼丰收,诗人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这句诗则带有一丝诙谐与调侃,村民们带着自酿的薄酒去祭祀,或许觉得自家酒不如旗亭里卖的官酒那般醇厚,但他们依然++地进行着祭祀活动,这种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不因酒的好坏而改变,体现了农民们朴实、真挚的情感。

第四首“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继续围绕着祭祀社神展开,社下烧钱的场景十分热闹,鼓声如雷,响彻云霄,人们在祭祀完毕后,趁着夕阳西下,带着几分醉意回家,而此时,院子里青枝满地,花朵狼藉,原来是儿孙们在玩斗草的游戏,斗草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孩子们在花草间寻找乐趣,展现出天真无邪的童趣,这一场景与前面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田园生活不仅有劳作与祭祀,还有充满欢乐的休闲时光,一幅动静结合的田园生活画卷跃然纸上。

第五首“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谷雨时节,细雨如丝又如尘,轻轻地飘落,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们煮瓶浮蜡,品尝着新鲜的食物。“煮瓶浮蜡”具体所指虽不太明晰,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一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活动,园中牡丹破萼,樱桃成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尽管有飞花飘落,但诗人却认为这并不减却春天的美好,飞花也是春天的一部分,它的飘落同样带着一种别样的韵味,这首诗通过对谷雨时节田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之情。

这五首《四时田园杂兴》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有农村的传统习俗,有人们的劳作与休闲,还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它们就像一组精美的画卷,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到南宋时期江南农村那丰富多彩、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也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诗作的同时,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那份质朴、纯真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它们不仅仅是五首诗,更是一部田园生活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