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当代文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意思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其二)赏析

  1. 主题《悯农》(其二)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描写了农民在炎热的夏天,不辞辛劳地锄草,却只能得到很少的粮食,诗人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恨。
  2. 结构全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锄禾,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后两句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3. 艺术诗歌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深受人们喜爱,全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先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再以“万颗子”化为“四海内的田舍家”,最后极言丰收的果实“四海无闲田”,被农民兄弟全部收割进自己的仓库,表达了农民兄弟的劳动成果被剥夺的愤懑之情。
  4. 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

《悯农》(其二)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恨,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悯农》(其二)知识点
主题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
结构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选择典型生活细节和事实
艺术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情感对农民真挚的同情,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恨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