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诗合为时而著的合,探寻诗歌与时代的紧密交融

当代文学

“歌诗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文学创作理念,歌诗合为时而著”里的“合”字,蕴含着极为深刻且丰富的内涵,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诗歌艺术与时代脉搏,承载着诗歌反映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合”是契合时代需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有着各自独特的需求和风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必须紧密契合这些时代需求,才能彰显其价值。

当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时,诗歌往往会展现出积极向上、歌颂盛世的一面,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李白的许多诗歌都洋溢着对盛世的赞美和豪情,他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豪放的笔调,抒发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与当时社会的蓬勃朝气和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相契合,诗歌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一种生动写照,激励着人们在盛世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当社会面临动荡、战乱或诸多问题时,诗歌则成为了人们抒发疾苦、呼吁变革的有力武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通过对自己茅屋被秋风所破的细致描写,进而推己及人,表达了对天下贫寒之士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境遇,诗歌紧密契合了那个动荡不安、民生艰难的时代需求,成为了时代的悲歌📜。

“合”是顺应时代潮流

时代潮流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诗歌创作只有顺应这股潮流,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古代,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诗歌创作也受到其深刻影响,许多诗人以儒家的道德观念、社会理想为创作主题,通过诗歌传播儒家思想,倡导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比如孟郊的一些诗作,就体现了他对儒家孝道的尊崇,《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简洁而真挚的语言,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种对亲情和道德情感的表达顺应了当时社会重视家庭++和道德教化的潮流,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入人心💖。

到了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严峻形势,时代潮流呼唤着救亡图存、变革图强,诗歌创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许多诗人开始以诗歌为武器,宣传爱国思想,呼吁社会变革,黄遵宪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其诗作如《哀旅顺》《哭威海》等,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的惨痛历史,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他的诗歌顺应了时代要求变革、追求民族独立的潮流,为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和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合”是融合时代元素

诗歌要做到“合为时而著”,还需融合丰富的时代元素,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古代诗歌有着独特的文言表达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逐渐兴起,在现代,诗歌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融入了大量的现代词汇和口语化表达,例如胡适的《尝试集》,作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它以白话文进行创作,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诗中使用了“人力车夫”“老鸦”等现代社会常见的意象和词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场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了诗歌与时代语言变革的紧密融合🤝。

诗歌的意象和主题也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在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盛行,这些都成为了诗歌创作的新素材,一些诗人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元素引入诗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如“在虚拟的代码森林里/寻找真实的自己/数据的河流奔腾不息/冲刷着我们的灵魂边际”,这样的诗句反映了当代人在科技浪潮中的困惑与思考,使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合”是反映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灵魂所在,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理应成为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志士以诗歌抒发豪情壮志,激励人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奋勇拼搏,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用深情而激昂的文字描绘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决心。“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爱慕之美,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洗擦,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这首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成为了那个时代革命精神的最强音,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在和平建设时期,诗歌又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发展成就的赞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祖国从苦难走向繁荣的历程,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经历了历史沧桑后,对祖国重新焕发生机的欣喜与自豪,体现了和平年代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时代精神🎊。

“合”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诗歌创作依然要遵循“歌诗合为时而著”的理念,当代诗人应当敏锐地感知时代的变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时代的土壤中汲取创作灵感。

要积极反映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和精神困惑,诗歌可以聚焦这些现实问题,为人们提供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指引,比如可以描写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背后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或者展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变迁与坚守等。

要勇于创新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融入更多当代文化元素,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拓展诗歌的传播渠道,让诗歌更好地贴近大众,发挥其反映时代、引领风尚的作用。

“歌诗合为时而著”中的“合”字,是诗歌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关键纽带,只有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诗歌才能在不同的时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时代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瑰宝✨,让我们当代诗人以“合”为指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诗歌作品,为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贡献力量。

网站客服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