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第一句诗是什么意思
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它起源于汉代民谣,成熟于唐代,篇幅短小,格律严密,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类型。
绝句的第一句诗通常被称为“起句”,它在整首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起句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也可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有些起句还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绝句起句及其含义:
- 直接点明主题:这种起句比较直白,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诗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 设置悬念:这种起句比较含蓄,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是通过一些暗示或隐喻,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和想象。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 运用修辞:这种起句比较生动,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绝句的第一句诗是整首诗的开篇之笔,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首诗的印象和评价,诗人在写绝句时,通常会精心构思起句,以达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