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东吴,东吴的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使用了火攻的计策,让曹操的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钦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诗句意思
魏、吴两国之间的争斗决定了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赤壁之战中,东吴的楼船在江面上熊熊燃烧,一举将曹操的水军全部歼灭,烈火在江面上蔓延开来,照亮了整个江面和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火网,周瑜曾经在这里用火攻的计策,打败了曹操的军队。
诗句鉴赏
- 魏吴争斗决雌雄:这句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魏、吴两国之间的争斗,在赤壁之战中,魏、吴两国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最终东吴取得了胜利。
- 赤壁楼船一扫空:这句诗描述了赤壁之战的惨烈场面,赤壁之战中,东吴的水军使用了火攻的计策,烧毁了曹操的楼船,使得曹操的水军全军覆没。
- 烈火初张照云海:这句诗描写了赤壁之战中火攻的壮观场面,烈火在江面上蔓延开来,照亮了整个江面和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火网。
- 周郎曾此破曹公:这句诗赞扬了周瑜的军事才能,周瑜曾经在这里用火攻的计策,打败了曹操的军队,为东吴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诗歌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东吴的赞美之情,作者认为,赤壁之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东吴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作者也通过对周瑜的赞扬,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曾,胡曾是一个生活在唐朝末年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反映了唐朝末年的社会现实,在唐朝末年,政治++,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胡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作者介绍
胡曾是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公元 840—?年),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公元 871 年),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公元 874 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东吴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